人生命运规划

前言

  多年前,曾看过此篇文章(内容雷同),以及 BBC 每隔七年跟拍穷人与富人长达 49 年的纪录片:《人生七年》

  多年后,再次看到此文,随着人生的成长、学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人生的见解也产生了一些变化,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记录下。


原文

  以下为转载的原文:25岁前,一定要完成哪些人生规划?

序言

  最近在朋友的安利下看了 BBC 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BBC 跟拍 49 年:穷人与富人的人生七年》,完全被震撼到了。

  导演似乎想要证明:富人的孩子还将会是富人,穷人的孩子多半还将会是穷人。导演选择了 14 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拍,每七年记录一次他们的生活,分别是他们 7 岁,14 岁,21 岁,28 岁,35 岁,42 岁,49 岁,一直到 2012 年他们 56 岁的生活。

  这部 150 分钟的片子基本上证明了导演的初衷:社会阶层的鸿沟是很难逾越。

  是这些穷人不努力么?是他们没有机会么?是他们基因不好么?

  这些并不是根本原因。这些穷人孩子里不乏天赋绝佳、工作拼命、机会多多的人,但他们依然过得很不如意。归根结底是他们没有人帮他们正确的规划人生,在人生的分叉口上没有做出正确选择。

  那么哪些规划是越早做就越好的呢?

1、人生路径规划

  这是非常让人难过却又很现实的问题:这些孩子 7 岁时,富人家长已经告诉孩子 Andrew 和 John 要常看《金融报》和《观察家》了,让他们开始对社会和财富运行规律有所了解,他们也会告诉孩子未来他们会上私立中学,考上牛津剑桥,走入社会上层。一切都被预定好了。

  贫民窟的孩子则基本都在为温饱、家庭暴力、校园暴力所困扰,这时候的他们和家长都完全没有规划人生的意识。

  在这些孩子 5、6 岁的时候,富人家的 7 个孩子基本都上私立学校——读牛津、剑桥——成为律师、教授走入社会上层;底层社会的孩子后来大多做着普通的服务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类。而他们也常与失业、贫穷、酒精、毒品、肥胖相伴。如果没有社会福利,他们生存处境堪忧。

  其实现实生活里也不乏寒门出贵子的故事,这些寒门子弟成为贵子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选择成为成功的人。他们愿意规划人生,尽力跳出原来的圈子去同那些更加优秀的人交流、学习。

  **人和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别不是技能,而是认知。**这些成为贵子的寒门子弟首先都要对成功有所渴望,在树立目标的前提下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他们对财富积累、被动收入、自我管理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当机会来的时候,他们就能一下抓住,即使抓不住,他们也会积极的创造、等待机会。

  能够规划自己人生的穷人,只是现在没钱,但不代表将来也没钱。可是缺乏规划、目标意识的穷人。即便是给他一个机会,他也不会意识到这是个机会。

  建议:

  (1)青天不算高,人心第一高。青年人一定要对未来和自己有信心,这是基础。同时也要认识到,如果想要打破社会阶层壁垒,仅靠你一代人未必能够实现,要有足够耐心。

  (2)胡适告诫儿子:做人要做第一等人。凡事要做到最好,读书要尽可能去最好的学校,工作要尽可能去好的平台。这不是贪求虚名,好的平台给你的眼界和资源、机会是完全不一样的。

  (3)选择行业、职业,第一看这个职业是不是社会长期刚需,例如医生、飞行员,受外在因素影响较小且收入相对较高;第二看这个行业是否在快速发展,如果这个行业已经陷入迟滞,远离之。

  (4)给自己设立一个比自己现在的能力高的多的目标,然后把这个目标分解,再去研究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去学习,去实践,拼尽一切努力实现之。

2、身体和欲望规划

  一个人成功与否,知道该做什么还在其次,知道不该做什么更加重要。知乎上就有一个关注量超过十万的热门问题:年轻人千万别碰哪些东西?

  这些答案看下来让人触目惊心,黄、赌、毒、邪教、传销……好多你以为只会出现在电视上的事情都很真实地发生在这个社会上。

  归根结底,那些答案里讲的年轻人都是扛不住欲望的诱惑,对自己的身体又看得轻贱,最终染上了艾滋、毒瘾、赌瘾,或者陷入了对快钱的渴望,走上了不归之路。

  另一件一定要做的事就是对身体、健康的管理,说白了就是运动控制体形、控制饮食。因为不运动的胖人跟常运动的瘦人的工作、生活状态真心不一样。

  你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谈何控制人生?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穷人与富人的人生七年》里的精英阶层 Andrew 和 Jone 在 56 岁时还保持着较好的体型;属于中产阶级的公务员 Peter 夫妇身材也较好;但是底层阶级的男主们和他们的妻子就基本都肥胖臃肿、秃顶严重,他们有好几个在年轻时都是非常帅气英俊的。

  优秀的家庭背景不仅仅代表着更丰富的资源,重要的是会传递给孩子优良的生活和自我管理习惯。这些孩子在自我管理、抵抗诱惑的时候会更加有毅力,会更加自律自强。

  年轻人一定要好好规划自己的健身和欲望管理计划,前者是为了让你更好的工作和享受生活,让你有更强的毅力和活力,后者是为了让你不至于因为一时的欲望,毁掉要用一辈子的身体。

  建议:

  (1)性、快钱、美食,谁都想要,可是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要一时的快感还是长期的成长。这样的纠结可能会伴随人一辈子,但是只要选错一次就是深渊。

  (2)千万不要接近毒品、赌博、嫖娼的人,这些人在长期跟自己思想斗争的过程中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如果你接近他们,就会有机会被拖下水。知乎上讲了一个女孩子为了挽救吸毒的男友,被拉下水吸毒,让人不胜唏嘘。

  (3)放弃那些吃了会让你难受的食物,尽可能远离高油、高糖、刺激的食物。

  (4)制定长期的健身计划,尽可能的花钱请私教,特别是如果你坚持不下来,就让私教督促你。胖子和瘦子,特别是身材好的人的人生体验真心不一样。

3、刻意学习与练习的规划

  大家都知道学习和练习的重要性。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非常泛泛且缺乏体系、没有重点的学习。这种学习好像在浇田时用大水漫灌,事倍功半。

  很多人就是推崇这种空有“努力”的学习源于美国作家格莱德威尔曾经提出的一个非常知名的 1 万小时定律:想要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该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 1 万小时的练习(按每天工作 8 小时,一周五天,大约要五年)。

  可从业超过五年甚至十年的程序员多了去了,有几个成了比尔·盖茨、扎克伯格?

  大水漫灌式的学习、练习,远远不如喷灌、滴灌式的刻意练习、学习来的高效。

  这种刻意学习需要你在对自身问题有深刻了解的情况下,通过实践不断地加深对自己和所处领域的认知,同时不断的接收来自别人的反馈(可以主动询问比你优秀、厉害的大牛),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

  我们这里可以引入“改善率”的概念,即重要的不是你学习了多少新东西,而是你改正了多少错误,弥补了多少短板,根据你的需要学习了多少新东西。

  亿万富翁马克·安德森曾在谈到扎克伯格时说:如果你有机会同扎克伯格这样伟大的 CEO 待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是百科全书式的专家,他们对本行业或者对其他领域都有很深的了解,这些都是通过刻意学习、训练得来的。

  要取得成功,重要的是“改善率”,有针对性的解决自己的问题,有重点地了解相应的知识,而非宽泛的学习。

  建议:

  (1)尽可能多的阅读行业报告、公司财报,对相关领域有通盘了解,知道自己需要了解但不了解什么,有针对性的学习、练习。

  (2)每周定期自我总结,不管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要敢于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想尽一切办法改正。

  (3)找一个段位比自己高且愿意帮助自己的人做自己的导师,并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多多听取对方的意见。有句话很好:迷茫时不要求助于最亲近的人,找身边最有智慧的人。

4、对家庭的规划

  除了我们自己的身体之外,能够陪伴我们最久,给予我们最大支持的就是我们的家庭了。就像豆瓣网友“菜”说的:一生中跟我们有密切联系的人应该不会超过 100 个人,甚至 30 - 60 人这个数量级别都是正常的,亲人就是其中最密切的人之一。

  有很多人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家庭对人的影响有多大:电影里一个叫 Sue 的女孩,离婚后自己带着孩子生活,经历了一段人生低谷,后来再婚后夫妻生活很和谐,事业和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

  另一个女孩则嫁了两次离了两次,生下的几个孩子也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上大学,自己身体不好还遭遇了一系列的情感打击,一直只能靠救济金过活。

  其实不仅仅女人是这样,男人找到一个好的妻子对人生的改变也是及其显著的。女人找老公是托付终生,男人找老婆又何尝不是呢?

  美国作家约翰·威廉斯的小说《斯通纳》中的主人公威廉斯·斯通纳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作为大学老师,本来还算是年轻有为的他,因为跟妻子之间贯穿始终的冷漠,在妻子压力下跟他疏离的女儿,活力全无的家庭耗尽了他对生活的最后一丝激情,最终只好孤独的面对死亡。

  一段糟糕的婚姻牵扯甚广,能够影响你的心情、事业、父母、生活,而且即便是你遇到了下一份感情,你也要费心费力的处理上一段的遗留问题,而且如果已经有了孩子,还要应付你失败的婚姻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所以,在选择另一半成就你的家庭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要仔细地考虑什么对你是最好的,什么是对你的另一半最好的。在处理感情问题时,也可以适当的学一些技巧,避免因为自己没有处理矛盾的经验伤害了自己珍惜的感情。

  建议:

  (1)找一个能聊的来、有共同志向,能够互相包容的另一半,在一起的时候相互珍惜,别“作”。

  (2)要尊重(自尊和尊重别人),要理解,要平等,需要跪舔的不是爱情,更不会长久。

  (3)最多生两个孩子,要知道你的人生也属于你自己,不要把一辈子都放在孩子身上。

  (4)尽可能多挣钱提高生活水平,比如做斜杠青年,如果不行,量入为出。

  (5)学会攒钱、理财、买保险。

  总之,有些人生规划还是越早做越好,很多时候当你醒悟过来,到底是什么把你和别人区分开来的时候,你往往已经没有追赶的余地了。


关于《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英文原名《7 up》)由迈克尔·艾普特执导,Bruce Balden、Jacqueline Bassett、Symon Basterfield 等出演的一部由 ITV 出品的纪录片。

  迈克尔·艾普特从 1964 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

  迈克尔·艾普特在 1964 年为英国 BBC 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

  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四十九岁知天命,看尽岁月流逝,看穿沧海桑田。

  本片综合了被访者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四十二岁、四十九岁及五十六岁多年的访问精华。

  《人生七年》荣获2006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和金卫星奖提名。

剧情简介

  人生七年,又称 7 up ,是一部由 ITV 出品的纪录片,于 1964 年开始记录 14 位英国的七岁儿童的生活,到目前为止,该纪录片已经跨越 49 年(每 7 年一集)并在 ITV 和 BBC 播出。

  2005 年英国第四台将该系列纳入最伟大的 50 部纪录片名单中。

  被选中的孩子们代表了当时英国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阶层,并做出了明确的假设,即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预先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每隔 7 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 14 位参与拍摄的参与者生活中取材。

  该系列的目的是按当初 7 Up 中的“我们把这些孩子们聚到一起,因为我们想在 2000 年时看看英格兰的一个缩影,2000 年时的工人和主管,现在都只有七岁。”

精华影评

  以下内容摘录自:我是如何看完纪录片《人生7年》的?(附精华总结)


前言

  兄弟偶然的介绍,然后这两天我一口气看完这部纪录片,接着立刻搜刮了豆瓣和知乎上所有精华的影评及文章,总计17个文档,来自数十个影评和知乎分享作者,总计155216字,然后分21个层面浓缩成最后这篇5849字的文章。

  关于人生我们总是有那么多困惑、迷茫,尤其是做选择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我花那么多时间来整理的原因;

  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年龄段,我希望以后少点烦恼,面对机会,多一点选择的空间,这就是我想要的;

  每一条放在某一个人身上都是血淋淋的教训,也是数十位作者的荟萃,所以如果有心请先看完纪录片再回来看,那时候你感受到的就不会是鸡汤,而是具体的行动指南和指引;

  整个纪录片像是一面大海,看起来很平淡,里面却是暗潮涌动。

一、关于人物

1.John

  21岁时的观点:人们总以为他们这个阶层的人生就是顺风顺水,想去哪所学校读书就去哪所学校,一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但是人们并没有看到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那些刻苦努力的日子。

  这是社会对他们的误解。

  真的唯有努力,才能让这一切看起来毫不费力。

2.Tony

  尽管出身贫苦,但他永远乐观坚强,永远对生活有激情。

  有敢想敢做的性格(导演问,但是你没有成功呀,他说至少我都试过了。),没有眼高手低,去幻想那些自己遥不可及的高度,一切的“我想”都是在合理的范围内。

  21岁意识到自己不适合骑师,放弃了,去学出租车,后来如愿成为出租车司机。

  但问到他人生最开心的时刻,还是当骑师的时候和自己的偶像同场竞技,那种骄傲,那种满足,尽管没能做出成就,但是感激曾经拥有。

  一个人对于自己生活有一个美好愿景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这个参数直接决定了人生轨迹,它甚至不和其他参数相关,它单纯地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之路。

3.Bruce

  小天使,虔诚的基督徒,家境很好。

  很单纯,没有偏见,乐于付出,生活简单幸福。

4.John

  典型精英阶层子弟,一路私立学校,牛津读的法律,后来去了法庭,娶的是前保加利亚大使的女儿,他自己的曾祖父就曾是保加利亚首相,可见背景之雄厚。

  他一直拥有的是一种经典而高贵的贵族思维,就是自己确实比别人拥有更多,但就是要承担更多责任,就是要凭着自己的背景和能力对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5.Andrew

  与John类似,精英阶层子弟的道路看起来确实一帆风顺,他也对阶级没有太多看法,只是觉得,家里能给孩子的,最重要的还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没人能夺走。

6.Neil

  正是因为在年轻时候就自缚双手,Neil才失去了和他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联系,一生在物质上、精神上、感情上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

  在21岁的时候他说自己的人生太缺少障碍,我理解他也希望自己能坚强地忠于自己的愿景,但他没有做到。

  他本有很多机会,但他太轻易就放弃了。

二、关于阶级

  1.想要改变自己的阶级,从影片中展现出来的似乎只有从好好读书来实现了(现在中国的真实写照)。

  幸运的是在我们国家,现在这个时代,中下阶级正面临着频繁快速的洗牌,如果勤快一点,机灵一点,我们这一代跨越阶级是可以实现的,尤其是从一无所有到略有田产,再下一代,就需要我们这代来引导教育和看他们自己的命运了。

  普通阶层的孩子大多没有上大学,工薪阶层,结婚很早,人生很早就固定在了普通阶层中,甚至他们的孩子也很少有上大学的,人生轨迹与他们并没有太大不同;

  而精英阶层,从小的道路非常清晰,一步一步,名校毕业,踏入律师之类的职业,孩子也是名校,就算年轻的时候彷徨过,优越的背景也使他们彷徨之后依然有机会重新回归富裕的生活。

  2.人生要过得怎么样,出身决定了起点,但绝不决定你的终点,过程看个人,抛开家庭背景、父母这些先天、个人无法改变的因素,你尽自己个人的力量走了多远,超越了你原有的阶层多远。

  3.如何做好现在的自己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事情,毕竟出身不可选择。

  4.身处什么样的阶层就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可以努力,但不要强求。只追求属于你自己的生活。

  5.精英阶层固然生活更舒适,但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也更高,所以他们和梦想的相对距离,和底层与梦想的相对距离其实是一样的。

三、关于亲情

  28-35岁之间,好几位都承受了父亲或母亲去世的痛苦。为了不在未来后悔,还是请抽时间多和父母说说话,多陪伴他们。

四、关于观念

  1.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完全站在他人的角度体会别人的人生。所以,请不要轻易对别人的人生下定义下结论。

  2.不要妄想冻结时间。没有人能抵抗时间的流逝。

  3.我最大的错误在于忽视了现实的复杂性,肤浅的认知和自不量力地扮演“上帝”的角色,对他人的生活做出评判。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犯的错误,我们不能仅仅就凭一些片段就武断地做出评价、给别人的人生下了定义,这是对他人人生的一种不尊敬,反过来会换来别人对自己人生的不尊重。看完影片后,脑中闪出这么一句话:最终能对你的人生做出总评的人还是你自己。

  4.可是就中国而言,对大学教育真的很失望,抛开教育,可能更多的还是需要个人努力,永远不要停止学习,永远不要抛弃对世界的好奇心。

五、关于教育

  1.如果没有机会接受高大上的学校教育,那么进入社会以后,就积极接受社会所带来的教育,保持上进学习的态度,乐于实践,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

  2.Andrew的那句“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物,但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3.不同人之间的差异又在很大程度上由教育程度和教育经历的不同塑造。因此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促进社会公平的良药,那么教育定当是第一位。

六、关于健康

  1.身体是最大的本钱,积极的运动,锻炼身体,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魄。

  2.光生活在有钱人的家里,其实还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教育水平,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才是真的有教养,有眼光,并且谦虚低调。

  3.一个乐观、向上的精神离不开优渥的物质生活基础,同样,优渥的物质生活,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体魄。

七、关于家庭

  1.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不管是小时候与父母组成的家庭,还是长大后自己通过婚姻组成的家庭,真的都太重要了。

  2.家族能带给你不一样的背景,不一样的野心和信念,不一样的未来机遇。

  3.珍惜身边的人,孝顺父母,包容自己的伴侣,与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营造快乐向上的家庭氛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4.孩子的成长不是学校的事,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家庭的事,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养的。

  5.父母能给子女最好的成长礼物是陪伴。

八、关于幸福

  1.大家幸福的来源很大部分源于家庭,源于承担责任。而更多人的更大满足感,源于付出,源于奉献。

  2.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和家人健康,婚姻幸福,儿孙满堂。在这个基本幸福之外,有野心的人期待着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惠及他人。幸福的生活都相似,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

  3.一个人幸福不幸福,不仅仅在于事业上是否取得了成功,而在于是否有陪伴自己的家人。

  4.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但是千万别失望,最好的总会到来。以及所谓的成功幸福根本没有量化的标准。

  5.人们总是倾向于追求“别处的风景”,却常常在失去了熟悉事物的时候才追溯它的美好。

  6.幸福也许只是一种态度。

  7.幸福就是你的能力大于你的欲望。就是如果你能让自己过上比你预期好的生活,你就会幸福。比如你一个月能挣10000,但是你对生活的预期就是1000的预期,那你就幸福。如果你一个月挣1000,但是你对生活的预期只有10,那你也幸福。如果你能挣10000,但是你的预期是100000,那你就不幸福了。

  8.至于金钱是否能让人生活的幸福一事,我是这么认为的:并不是钱越多就一定越幸福,但是钱少大多数不幸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钱越多越幸福。超过一定数值,幸福和钱多少关系不太大,

九、关于资源

  1.80%的富人阶级的孩子能够打好手上的一副好牌,懂得把握自己拥有的机会,相对轻松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其余20%却浑浑噩噩,浪费一手好牌,沦为浪荡的败家子;20%的穷人阶级的孩子意识到上进的重要性,刻苦努力希望打破阶级壁垒,其余80%却只能平平淡淡的讨生活,活在自己的小格局里。

  2.世界上真正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拥有更多资源的人。这是一条残酷的法则。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现实。

  3.家庭出身好的人,他们往往很早就领悟到自己人生的使命。

  4.恰如“马太效应”,强者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则愈加强大;而弱者却面临资源的稀缺,则愈加弱小。这些资源中尤为明显的是“教育资源”,同样7岁的孩子,有孩子在读金融时报,有孩子却只求在福利院中不再挨打;

  案例:聊到关于高考的话题,我说:“怪不得你高中压力那么大,毕竟从小到大,你的家庭给你提供了最优秀的社会资源,你没有理由考的差。”在同一个尺杆下,我们都有跳过1米5的能力,但是种种原因,你比我的起点高了30公分,你的梦想可以是跳过1米8,我的梦想只能是跳过1米5。如果我和你付出同样的汗水,我永远无法超越你。如果你和我付出同样的汗水,你取得的成绩也不配嘲笑我,当你在嘲笑别人的时候,你也会惊愕,原来有的人起点就是1米8。

十、关于爱情

  1.永远对爱情抱有希望,永远不要觉得自己等不来一个对的人。

  2.我想到了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3.任何一段long relationship,势必都需要足够多的tolerance和inclusiveness,让彼此成为最适合的那个人吧,任何一方放弃努力,那么就没有办法work out。而像经历了37年婚姻的Lynn说的那样,好的关系是“两个人一起成长”。

十一、关于选择

  1.人生真的有很多可能性,各不相同,就像一首诗里提到的丛林里的两条路。人生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很多条路,但又似乎有注定的轨迹。这一切在于你的选择,残酷的地方在于,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所以该好好问问自己,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2.就算每个人的背景、环境、性格千差万别,生活其实永远有无限种展开的方式,并且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自己的选择。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要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现在走的每一步,正是过去无数步累积而成的结果。不能回头,所以请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3.选择权永远在于你自己,无论是情绪,还是困惑,无论是困难还是,工作还是未来,你永远有更好选择,懒,本身也是你,另外一个选择罢了,既然选择了,就要承受责任,选择以后带来的后果。

  4.不论什么时候,你感觉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该做什么时候,就坐下来和自己内心谈谈,问问内心那个自己到底要去做什么,然后去做!

  5.当你有了钱,你就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更多的可能性,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沙滩晒太阳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如果你没有见过世面,那在你的世界里,就只有晒太阳。

十二、关于成长

  1.年轻时,当生活中有变故时,当遭受巨大打击时,一定要顶住,否则一辈子的命运可能就会急转直下。Neil就是例子。

  2.还是要靠自己的信念,想通了也就那么回事。

  3.生活是自己过的,真当生活过不下去的时候自然会改变;路是自己走的,真当走不下去的时候自然会拐弯,何必总是听外人指手划脚。生活面前,谁都不会是备胎。

  4.现在有人说,你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你连冬天早晨起床都起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呢?

  5.其实人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弱。最终大家都会适应环境。“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

  6.我们一直活得很忙碌,忙到从来没有仔细的审视他人和自己的一生,但凡听过的以一生为周期的故事,要么是名人列传,要么是传说故事,却从没一个属于我们身边这样的一些平凡人的。突然的改变,不多。不过循序渐进的变化,是有可能的。想要得到更好的生活,需要努力,需要辛苦付出。

  7.成长,就是承担责任的过程。

  8.尽可能每一天都活得像一张白纸。

十三、关于婚姻

  1.不要生太多孩子,结婚前要看对人,不要眼高手低,不要肥胖。

  2.过早结婚现在看来还是有很多弊端的,当一个人的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且拥有的资本还不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时候,结婚固然是稳定了下来,但也同时成为了年轻人的一个羁绊,而有了小孩就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抚养他们,在20几岁这个需要拼搏的年纪里,就更难平衡家庭和事业。

  3.那些结婚的人基本都是找的是门当户对阶级的人,这很正常,一个人在自己所属的阶级里有更广泛的人群交集和价值共鸣。

十四、关于工作

  1.工作不仅在金钱上会给人保障以建立良好的物质基础,也能增加人的自我价值感。

  2.工作就是在处理我与自己的关系。通过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能够培养自信、能够证明自我价值,如果在工作上无法做到以上几点,那就要像片中人那样甘于现状,从别处去找;如果现在的工作能够有所发展,就要积极去学习、提高,去增加自己挣钱技能,去寻找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3.一个人要有一个贯穿一生的职业,否则只能换零工做苦力一辈子。

十五、关于人生

  1.阅读人生,总让人唏嘘不已,很恐怖的是,人生的每一个七年,都会改变一个人,也有许多人不会被改变。

  2.人生无非就三件事:多于少、苦与乐、生与死。

  3.在人生这场长跑中,你能够过得如何,跑得多远,应该是无数个XXX慢慢累积起来的,并非一蹴而就。

  4.在既定已有的环境活出最好的自己才是成功。

  5.机会成本只有一件,就是时间。

  6.天赋比你好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天赋好的人比你还努力。

  7.《人生七年》和《浮生一日》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跳出自己的生活,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看看我们身处的世界。

  8.你看的越广,你选择就越广。你看的越高,你势必更容易攀上高峰。

  9.过往已经无法改变,趁年轻,去更多的地方,开拓自己的眼界。无需强求,尽力就好。

  10.人生对待你的态度很大程度反应的是你对待人生的态度。

  案例:因为最近正好有位亲戚来北京找工作,跟他聊天的时候,发现他没有明确的目标。想找份稳定而又收入不错的工作,却发现没有一技之长,很被动。做生意,也没有经验。这样辗转反复,只能黯然离京。我在送他走的时候,说道,希望你能给自己设定个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努力。不知道,他能否可以从这次进京的失败经历中悟到一些道理。

  体会:人生不管出身如何,个人对自己人生的清晰的目标至关重要。有目标,按部就班,生活不会差到哪里去。

十六、关于性格

  除了母体的家庭环境,性格是重塑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张牌。

十七、关于规划

  人生的规划很重要。什么样的年纪就应该做相应的事情。好好读书的时候就好好读书,而不是过早的辍学去打工,过早结婚生子;该谈恋爱,结婚的时候就该认真的寻找自己的伴侣;

十八、关于精神世界

  培养自己的正能量,积极的自我暗示,学会感恩,乐于付出,做一些有社会价值的事情,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十九、关于修养

  1.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决定你的命运。

  2.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

  3.要做一个认真的人,一个真诚的人。

二十、关于经历

  童年时期的经历会对人产生深厚的影响。

二十一、关于财富(思维)

  穷人的孩子普遍认为:钱够用就行,要能够维持生活。

  富人的孩子普遍希望:不要迫于生计,要有足够的金钱,这样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所有的伟大都只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穷人之所以是穷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只嫉妒富人的财富,却很少去思考富人是如何成为富人的。

相关影片

  《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

  《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1998)

  据报道,受本片影响,一位名叫Sue Williams的女导演正在拍摄试图反映中国人生变化的纪录片Making It。该项目将于2020年结束。据说2008年奥运会之前该片已经播出一部分。不知能否看到,是什么角度。这一类跨越漫长时空的纪录片现在有个名称,叫“经度纪录片”longitudinal documentaries,也许真的如某些媒体所说,这种拍摄是对电影形式一种最高尚的运用。


关于《人生规划》

  25岁前,一定要完成哪些人生规划?

  然而现实却是,大部分人 24 岁都刚刚大学毕业,对社会、对人生有个鸡毛认识、能规划个锤子……

  底层穷人都在还生存的温饱线上挣扎,何谈规划?

  阶级起跑线差距悬殊,寒门再难出贵子。(做电子货币、做黑产、做各类灰色收入一夜暴富的大佬当我没说……)

关于《命运规划局》

  对命运的解答,对爱情的定义。

  人生是一个容器,要达到“满足”的心理状态,并非只有一种途径,可以是爱情,事业,家庭,或者别的什么。

  所谓的规划,不就是我们的人生理想。

  而所谓的后果,不就是热血腾沸之后的归于平淡。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理想有实现的一天,你还会选择平淡么。充满激情的跌宕人生,果真是你真正想要的么。

关于结论、关于很多

  何谓规划?何谓人生?何谓生死?

  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成功的标准不适合每一个人。

相关影视

  人生七年1 Seven Up! (1964)

  人生七年2 7 Plus Seven (1970)

  人生七年3 21 Up (1977)

  人生七年4 28 Up (1984)

  人生七年5 35 Up (1991)

  人生七年6 42 Up (1998)

  人生七年7 49 Up (2005)

  人生七年8 56 Up (2012)

  人生七年9 63 Up (2019)

  人生七年10 70 Up (2026),我们还能等得到么?

  《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

  《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1998)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The Man from Earth (2007)

  《命运规划局》The Adjustment Bureau (2011)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