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特稿(唐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数据”还是一个陌生的术语,但它的威力已无所不在:信用卡公司追踪客户信息,能迅速发现资金异动,并向持卡人发出警示;能源公司利用气象数据分析,可以轻松选定安装风轮机的理想地点;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使用运算程序管理交通,令市区拥堵时间缩短一半……
牛津大学教授维克多·梅耶-舍恩伯格在其新书《大数据》中说,这是一场“革命”,将对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但同时它也引发“数据暴政”的担忧。
商业:提供“精准预测”
在一些公司、实验室和政府机构,“数据”被捧为21世纪新型“石油”或“黄金”。一些统计学家、物理学家和所谓的数据科学家从中获利丰厚,他们服务于大数据应用程序开发公司,“蓝色彼岸”便是其中之一。
“蓝色彼岸”成立于5年前,目前有85名员工。经理尤韦·魏斯介绍,公司利用自行开发的软件,分析超市刷卡记录、天气资讯、学校放假信息和交通报告等数据,为客户提供“精准预测”。他们的客户包括德国邮购业泰斗奥托集团和dm连锁药店。
魏斯说,“蓝色彼岸”的软件不仅能从单条信息中分析出更多内容,而且能发现信息间关联,对零售业极为有用,可以避免发货出错,最大限度降低库存成本。
奥托集团说,自从使用“蓝色彼岸”的软件,销售预测准确度提高20%到40%。它准备把该软件应用推广到公司运动品牌零售商SportScheck,并收购“蓝色彼岸”50%股权。
“大数据正在重塑整个经济,我们只是处于起步阶段,”魏斯说。
医疗:开启个性化治疗
位于柏林巴伯尔斯贝格地区的哈索·普拉特纳研究所(HPI)可能成为数以百万计癌症患者的希望。研究所二楼的计算机房常年保持低温,以免价值150万欧元的处理器过热。普通计算机只有1个处理器,但那里的每台计算机有40个处理器,运算速度是传统计算机的1000倍,甚至更快。
普拉特纳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系统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爱普”(SAP)创始人,也是HPI赞助人。他介绍说,HPI的汉娜数据库技术始于一个名叫“Sanssouci DB”项目,由8个大学生创立,曾获得创新大奖,如今已成为“内存储处理”的代名词。
HPI负责人、数学家克里斯托弗·迈内尔认为,该技术不仅有广泛的商业前景,而且为癌症治疗提供机遇,“我们正站在个性化医疗的门槛上”。
迈内尔说,每一种肿瘤都不尽相同,这意味着同样的治疗方法对不同人会产生不同效果。目前,为了给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需花费数月破译其基因组。这并不奇怪,因为每个人有大约30亿个DNA“积木”。但在HPI“超级大脑”的帮助下,破译基因组只需要短短数秒。
此外,HPI的电脑可以从公共基因库中精选所有信息,为每一个患者寻找到最合适他症状的治疗方案。“目前,这种搜索配对过程还需花费数月时间,”迈内尔说。
安全:助力抓贼反恐斗黑客
在美国加州圣克鲁斯市一个地下车库,一名小偷正在撬车,却被几米开外正在一辆车里吃午餐的警察逮了个正着。这名警察并非“碰巧”出现在那里,而是根据一个计算机软件的推荐在此守株待兔。
过去两年里,这座城市的警察换班时,都会根据长官和软件发出的指示外出巡逻。该软件输入了警方所有数据,不断更新,用于计算何时何地可能发生夜盗、抢劫、偷车等犯罪行为,其中三分之二切实发生了。
这一软件由计算机专家乔治·莫勒和从事犯罪学研究的人类学家杰弗里·布兰廷汉姆联合编写,参照了预测地震余震的程序模式。圣克鲁斯警察局副局长史蒂夫·克拉克于2011年偶然得知这一创意,三人共同开展了一个测试项目。他们把圣克鲁斯市8年来的犯罪记录输入程序,再加上其他潜在相关数据,比如天气状况、公园资讯和公交线路等。
“起初,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包括我自己,”克拉克说,“但数据本身证明其确实有效。”据他介绍,使用犯罪预测系统一年后,夜盗案件减少11%,盗车案件减少8%,破案率大幅提升56%。
除警察局外,军队和情报机构也非常重视数据分析。比如,在搜寻本·拉丹的过程中,“大数据”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数据库分析让调查人员把目光聚焦在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
Splunk是情报界和军方炙手可热的软件供应商,总部设在旧金山一家旧香肠工厂里。不久前,在科技记者评出的全球最具创意的公司中,Splunk名列第5,而谷歌仅列第11位。全球超过90个国家的政府、机构、企业在使用Splunk的应用软件,包括美国五角大楼和国土安全部。这家公司分析、破译来自各种机器的数据,包括手机信号塔、空调、网站服务器和飞机等。Splunk产品部高级副总裁圭多·施罗德说,分析涡轮机提供的数据有助于最大程度降低燃油消耗,优化维修间隔期。
“安全领域是‘大数据’应用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施罗德说。除对付犯罪和恐怖主义外,Splunk的软件还能查明黑客攻击等网络犯罪。
警惕“数据暴政”
个性化服务是“大数据”应用程序魅力所在。比如,如果有人在“脸谱”上表示“喜欢”某款牛仔裤,当他下次进入该店铺时,就可能收到店主给他发送的同品牌牛仔裤的打折信息。看起来,这对零售商和消费者都有好处,但主张保护数据隐私的人却认为,“大数据”理念其实与“专制独裁”没有区别。
为消除人们顾虑,许多公司强调他们收集、储存、分析数据都是“匿名”,但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在线期刊《科学报道》近期一项研究显示,每个人有自己的行动模式,95%的人可能被识别。普林斯顿计算机科学家阿尔温德·纳拉亚南在其博客上说,可供分析的数据越多,就越不可能保持“匿名”,识别一个人只要33个字节的信息量。
在现代社会,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是:人们是否真的愿意接受一个“数字驱动经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数据分析能预测你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他将来适合怎样的工作,谁有多大几率犯罪或得癌症,电视台和唱片公司能根据预测迎合观众或听众的口味……但在这个一切都计算好的世界里,创意、灵感和惊喜在哪里?
互联网哲学家叶夫根尼·莫罗佐夫对许多“大数据”应用程序背后的意识形态提出尖锐批评,警告即将发生“数据暴政”。他提出,那些“大数据”应用程序应当接受独立审计人定期审查,以防权力滥用。
“大数据”行业巨头谷歌的一次不经意行为,显示了人们对“数据暴政”的警惕。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说,公司在2010年曾闪过这样一个玩笑想法: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股票价格,但后来放弃了,因为公司高管认为,这可能不合法。
但他没有说,这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