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足球赛现场。 本报记者 戴冰摄
本报记者 王东亮
“大家好!非常荣幸主办方选择我做机器人大赛的主持人!”悦耳的声音中,美女“莉莉”款款而至,竟是一台人形机器人。上周末,本市首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举行,由京内外17所高校大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数百个机器人同场竞技,比赛也首次使用能自主与人对话的智能机器人主持“大比武”。
飞行摄像机器人:能抗四级风
“莉莉”刚宣布大赛开幕,现场上空就传来一阵低沉的隆隆声,一台圆形遥控飞机来回飞动。“这是具有飞行功能的摄像机器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社团理事会会长唐荣宽告诉记者,这个机器人“身价”6.5万元,可自主飞行取景,最高能飞300米俯视拍摄。据介绍,这个机器人的控制软件均为在校大学生编写。
这个会飞的机器人底部有两个拱形的支架,上面装有可俯仰的摄像云台。控制部件四周,均匀地伸出了6个碳纤维臂杆,每个臂杆都固定有一个配有无刷电机带动的碳纤维螺旋桨。
飞行是否稳定是摄像机器人最大的难题。这个携带2.5公斤摄像设备的机器人可精细控制6个螺旋桨的转速,保持飞行稳定,能抵抗四级风的干扰。此款机器人还能通过GPS导航,自主飞行到目标区域完成拍摄任务。
搜救机器人:部分毁坏仍能搜救
机器人创新答辩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学生赵旭带来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这台机器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如同蚯蚓一样,被拦腰斩断后,仍能“顽强”地前进完成任务。
“我们从蚯蚓身上找到了灵感,把机器人分成三部分,每个部分都装有传感器、驱动系统等,这样在地震、矿难等恶劣条件下,即使机器人一部分被外力破坏,剩余的部分仍可以继续执行任务。”赵旭一边介绍,一边用手做了个蠕动的动作。
据介绍,这个搜救机器人未来将十分小巧,“身体”内将装备超声波、温湿度、有害气体等感应器及双目摄像头。在代替人类进入狭小空间执行搜救任务时,可实时传回图像和各种数据,还能感知生命体征。未来,这个“机器蚯蚓”将出没在灾难救援、管道检测、水质监测、卫生防疫和先进制造等重要现场。
足球机器人:双目摄像堪比人眼
在学校体育馆里,一场机器人足球赛正在进行。开球、传球、射门!机器人球员和职业球员一样,踢得有模有样。开场不到一分钟,北京工业大学代表队的机器人找准位置,狠狠挥动击球杆,将球“踢”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队的球门。
足球机器人每个重40公斤,靠两个吸球器控球运动。装在底部的四向轮,根据控制核心计算出的轨迹自主移动。机器人足球队的配合比人类球队默契得多,它们在传球前,可通过无线电准确地将球的轨迹、力度等信息传给下一个“球员”,“球员”还能通过全景摄像头捕捉影像,计算球运动的轨迹,自主跑位接球。机器人球队的战术、站位等程序都事先“植入”了机器人球员“大脑”,场上机器人“斗勇”,全靠大学生场外“斗智”。
未来,国内足球机器人将采用堪比人眼的双目摄像头,就算足球腾空而来,机器人球员也可以进行三维立体定位和轨迹计算,确定落点,顺利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