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畅所欲言的同时,便捷与隐私的矛盾也在逐渐暴露。最初,是不法分子盗取用户资料或恶意发布他人信息,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站和产品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把自己的信息发布到网上,甚至在不知不觉间在网上成了“透明人”。很少有人意识到,线上晒幸福可能导致线下受伤害。从之前大学生罗霄宇仅用40分钟便根据微博,推断出王珞丹家庭住址;到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人贩子“看微博拐孩子”事件,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事件,都在向用户们传达一个信息:你的网络社交行为可能正在泄露个人信息。

晒幸福还是曝隐私

网络上有多少我们的真实信息?打开电脑和手机,拥有5种以上社交产品账号的人并不在少数,其中很多网站间还进行了相互关联。用手机在某地点签到,微博、开心、人人的好友都能看到;随手拍照发微博,周围背景就可能暴露你的所在地点;上传出游照片到相册,家庭情况就基本一目了然……在用户分享生活乐趣的同时,其中所包含的个人信息都是潜在的危险。一张微博自拍照就至少能显示相貌、年龄、地点等信息,如果对微博内容进一步研究,还可能获得收入水平、工作单位、家庭状况、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

前段时间名博“和菜头”研究某女士微博,轻易得出其工作单位、孩子姓名、常去地点。此新闻一经报导,成都的刘女士也翻阅了一下自己的两千多条微博,结果令她大吃一惊:从微博的内容、图片和签到信息中,完全可以确定自己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父母健康状况,甚至男友的手机号码和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太可怕了”刘女士感慨道,“翻翻微博就能把我‘人肉’了。”刘女士发现,个人信息透露主要源自照片和签到信息,如自己晒机票时存单上的身份证号码;晒出游时没有遮挡的汽车牌照;晒的网购单送货地址是家里;每天早上到公司的签到……平时没注意的小细节,其实处处可见个人隐私。这种自我暴露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澳大利亚就曾有两名歹徒根据女孩FACEBOOK信息中所填地址上门抢劫。据统计,美国近8成的小偷会在作案前利用社交网络踩点,通过用户公开的信息和更新的状态确认其是否在家、有何财产。

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目前社交类产品依隐私控制力度,可以分为相对私密型和开放型。私密型如实名网站人人网、开心网、朋友网、QQ空间等,这些社交网站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比较全面,提供的隐私设置更为具体;开放型以博客和微博为主,注重快播而不是私密,所发布内容的传播范围更广,私密性更低,其隐私设置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恶意骚扰。对于这两种不同的产品,用户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也不同。

1.善用隐私设置

相对私密型的SNS产品如QQ空间、人人网、开心网、朋友网等,均有权限体系,来控制内容被访问和流传的权限,这是隐私能得到比较好的保护的产品。

点击查看原图

QQ 空间隐私设置

点击查看原图

人人网隐私设置

点击查看原图

开心网隐私设置

其中,QQ空间是大众最为熟悉的社交产品,在权限设置体系考虑得更为周全,灵活操作便于用户根据亲近度不同进行好友管理。在设置界面中,用户可以选择自己空间的访问、评论权限,设下问题作为访问口令,甚至可以具体到为个别好友设置权限。

另外,在上传照片、写日记的时候,也可对单独的某个相册或某篇日志设置阅览权限,以确保私密内容仅在在主人指定的好友圈传播,而无需担心信息被其余人获取。

点击查看原图

如果用户能合理区分和使用这些功能设置,将有效保护个人信息不外流。

2.独享私密内容

针对微博的信息传播特点,新浪微博最近推出了私密微博,但所发内容仅自己可见,对于只想和部分人分享信息的用户来说还需要等待更新的服务出现。在微博上,更适合放一些可供分享和传播的内容。

在个人生活越来越网络化、公开化的今天,中国需要像Google+这样的私密分享圈,让用户可以分别独立和不同人群进行交流;博客和微博类产品目前主要提供防骚扰选项,用户公开发布的内容几乎没有保护,需要自行注重保护个人信息,不发布隐私相关内容。当然,要做到这点,还需要运营平台对图片、视频处理的支持,以帮助用户隐藏个人信息。

站长评论:

这种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

现在人普遍都喜欢炫耀、装逼,还有很严重的自恋现象!这些行为以很严重的病态形式存在着!尤其是女性,互联网的出现,更是极大的满足了她们的虚荣心……

你见过出去吃个饭、甚至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拍数张照片上传微博的么?至于你讨不讨厌,反正我是极其讨厌!而如今,这种现象已经极其普遍了……

摘录文章“社交网站:自恋怪圈? 很多人沦为其精神“奴隶””中的一点内容:

社交网站创造出了虚荣的一代。这一代像孩子一样自我迷恋并渴望得到回应,深陷“自恋怪圈”。

男性通常靠发帖来赚取人气,女性则通过上传精心挑选的照片吸引眼球。这似乎在昭示社交网站的强大“魅力”:人们自愿且难以自拔地沉浸在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重要的是别人对你的看法,重要的是获取源源不断的点击量。

年轻人通过社交网站来反抗家长的管束,主动对他人优点进行“过滤”,也导致家庭关系渐趋冷淡。

网络的飞速发展促使社交网站“改装”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迎合了人们的“自恋”情结。在乏味的生活、迷茫的心态和社会的压力面前,很多人自投罗“网”,选择逃避并透支青春,沦为社交网站的精神“奴隶”。

其他的不多说了,话题比较敏感,容易刺激这群人的内心,大家都懂的……

(孩子,这是病!得治!)